有許多人將科技和文化視為對立。其實,文化和科技並不對立或衝突。文化包涵了科技,後者僅構成了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不過,現代科技也逐步成為文化中的主導因素,並把文化帶向普世化、運作化。
第一章首論科技和文化的定義,並釐清現代科技對文化的影響。
第二章提出「外推」作為溝通的策略,也將特別從理論上闡明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關係,並討論現代科技本身所提供的積極的、新的人文向度,以及現代科技中所隱含的深刻的人文主義契機。
第三章討論十六世紀末由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帶動的引介歐洲科技的運動,並與十九世紀西方船堅砲利逼迫下進入中國的階段相互比較。
第四章將提出終極信仰的內涵,分就人文信仰與宗教言仰論之。
第五章討論科技發展與文化中的規範系統的關係。
第六章討論科技發展與文化中的表現系統的關係,釐清藝術與技術的關係,並討論在科技影響下,現代藝術中的時空結構變化,傳統藝術原理的摒棄,創作題材的更新,新創造力泉源的探索,新創作形式的尋求等新方向。
第七章除了討論「環境倫理」與環境倫理的五原則,並透過詮釋老子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闡明我國傳統哲學中所含不以人為中心的自然觀,進而闡明我國傳統哲學的自然觀,以及對於環境倫理的本基原則、環保的目的與方法的看法。
第八章則以目前最熱門的複製人問題為例,討論科技行為的倫理規範。
第九章將討論資訊科技所造的文化整合趨勢,比較所謂「原子式產品」與「數位式產品」,以及東方文化擅長的圖像式思維,與西方文化擅長的數位式思維。